考古确认陕西洛南盆地百万年前已有人类活动
原标题:考古确认陕西洛南盆地百万年前已有人类活动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西安3月12日电 (记者 阿琳娜 党田野)记者12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 ,考古考古人员对位于洛南盆地的陕西夜塬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确认了洛南盆地百万年前已有人类活动,洛南该盆地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盆地存在百万年前人类活动信息的重要地区之一 ,对研究中国远古人类与文化的百万起源与早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洛南盆地是年前中国旧石器遗址分布最密集、出土石制品数量最多的人类地区之一。盆地内发现的活动手斧 、三棱手镐、考古薄刃斧、陕西大型石刀等阿舍利工业类型石器 ,洛南对研究旧石器时代东西方人类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盆地价值 。

夜塬遗址位于洛南盆地西部,百万属于旷野类型旧石器遗址。年前本次发掘区位于遗址东南部,人类发掘面积500平方米,发掘证实遗址地层堆积厚达24米,出土石制品12000余件,类型包括备料、石核、石片、修理工具 、断块和碎屑等。
经研究分析 ,夜塬遗址在不晚于距今110万年前便有古人类文化遗存 ,当时人类的石器加工技术属于简单石核石片技术体系,工具主要为简单修理的刮削器 、砍砸器等 。距今约78万年至25万年前后 ,虽仍为简单石核石片技术体系,但古人类的石器技术持续进步,工具中新出现了单面修理、形态较规整的手镐 。

从距今约25万年开始 ,人类活动进入繁盛期,并一直延续至距今10万年左右 ,古人类在此期间留下了十分丰富的文化遗物 ,在简单石核石片技术继续发展的同时 ,新出现了形态规整、修理精细的手斧 、三棱手镐、薄刃斧等具有阿舍利技术特点的工具。


考古专家介绍,本次发掘出土遗物数量众多 、内涵丰富,初步构建起了洛南盆地百万年以来古人类石器技术的发展脉络。此外,本次发掘也为中国境内阿舍利技术的出现和流行时代 、早期人类的迁徙扩散以及旧石器时代东西方人类文化交流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完)